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阅读 1314 次 更新时间:2021-03-22
导语: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
农业农村部网站3月18日公布《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即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方案》提出提升行动的目标任务为,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高抗新品种,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8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个,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个、企业品牌500个、农产品品牌100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取得积极成效。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源要素向实施区域集聚,有序推进。
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农产品供给还不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需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提高农业供给的适应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重要途径,也是重要任务。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总体看,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依然较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偏低,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向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转变,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仍然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加快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创建农业品牌,全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适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选育一批突破性农作物品种和畜禽水产良种,建设一批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产出来”与“管出来”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强投入品使用、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标准制修订。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引导资源要素向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集聚。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高抗新品种,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8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个,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个、企业品牌500个、农产品品牌100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取得积极成效。
三、重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加快选育一批新品种。重点是“四个一批”: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现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遴选优异育种材料。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针对当前地方正在推广应用的大豆、小麦、生猪等农作物与畜禽良种,采取品种选择、比较试验、原种繁殖等技术措施,加快提纯复壮一批品种。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西北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西南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果菜茶等园艺作物良种苗木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二)加快推进品质提升。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一批强筋弱筋优质小麦、高蛋白高油玉米、优质粳稻籼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种,推广一批优质晚熟柑橘、特色茶叶、优质蔬菜、道地药材等品种,推广一批禽类、生猪、奶牛、水产等良种。集成推广技术模式,研发创制高端农机装备和适宜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集成创新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净化农业产地环境,针对不同区域土壤退化或污染现状,制定完善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盐渍化、东北黑土退化、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加快治理修复,提高土壤地力,以清洁的产地环境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推广绿色投入品,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推广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推广安全绿色兽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品种筛选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
(三)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30个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300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资配送、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拉动,拓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延长供应时间,保证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重点区域先行示范促动,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四)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标准,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加强品牌管理,制定农业品牌工作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发布品牌目录与消费索引。建立农业品牌评价体系,发布公益性农业品牌评价与发展指数,完善评价和退出机制。强化农业品牌监管,实行农业品牌动态管理,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促进品牌营销,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培育品牌文化,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促进品牌营销,引导1000个国内优秀农业品牌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支持建立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依法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指导,建立农药、兽用处方药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购销台账。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设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阳光农安”智慧监管模式,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严厉查处禁限用农药、食品动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使用及超标问题。完善生产主体名录,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增加重点监管对象检查频次,严格落实“双随机”要求,扎实开展监督抽查、飞行检查。
(六)深入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完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审核流程和技术规范,规范标志使用,加强相关风险监测和证后监管,稳步扩大认证规模,严格淘汰退出机制。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挖掘保护传统农耕文化,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发展。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信息化管理。指导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规范开具合格证,提升合格证含金量,提高带证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已有监管措施的融合推进,探索开证主体信用评价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指导组,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推动措施落实。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成立相应的协调指导组,细化实施方案,统筹项目资金,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工作。重点区域先行示范的所在县(市)应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加强协调,聚合力量,推进落实。
(二)创新推进机制。制定任务清单,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和重点任务,细化到相关司局,落实到重点区域,逐项逐区落实。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完善考核制度,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三)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可结合实际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实施区域倾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扩大信贷规模。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功能。
(四)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科研单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进入商业化育种体系。指导县(市)成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专家顾问团,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
(五)强化法治保障。在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使用禁用投入品、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强化宣传引导。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扩大展示推介,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各地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农业农村部新提出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延续了今年一号文件中,“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说法。
农业品牌建设,品种第一、品质第二、品牌第三。当下,中国几乎每类农产品的市场都严重同质化,供大于求,只有高质量、有特色的产品才有可能受到市场青睐。一号文件为新阶段的农业品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