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院士:以“三物循环”理念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

阅读 984 次    更新时间:2022-03-24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主席李玉教授来合肥考察调研中国菌物谷建设,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干部和食用菌经营主体、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交流,并为长丰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作报告。他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彰显了大国领袖对国之大者的牵挂与深度思考,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运用三物循环、三物融合的先进理念,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食用菌强国的步伐。

李玉院士为长丰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作报告。

李玉院士指出,食用菌具有“五不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更不争其他资源)特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变暖、粮食供给趋紧的背景下,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审视食用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需要。李玉院士认为,菌类作物是救灾作物,因为它有菌种就能随时种、几天就能收获食用,遇到大灾和极端天气,种蘑菇能够应急救灾、不愁温饱。同时,种植蘑菇的废弃物又是优质肥料,有利于种植优质粮、有机粮,更好的支撑粮食安全,适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

长丰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

“在三物构成的生物世界,植物和动物分别扮演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菌物则参与到动物、植物废弃物的自然循环,构成三物平衡的世界”,李玉院士说。他认为,三物循环是东方农耕生产方式的精髓,至今仍被西方农学家所推崇。现在全世界公认的循环经济标准是三R系统,即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菌类把植物的秸秆、动物的粪便转化为富含蛋白的蘑菇,既符合三R原则,又创造了经济价值,是真正的循环经济。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了循环经济发展,保护了生态多样性,也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从更高层面上看,这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发扬光大优秀中华农耕文明的有效途径。

在长丰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思维敏捷的李玉院士给大家随机算了一笔账:1000万吨秸秆加上1000万吨牛粪,可以生产700万吨双孢菇,打一下折,至少可以生产400万吨双孢菇,即40万吨干菇。干蘑菇的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9%,最高的42%,如按30%计算,就相当生产出了400万吨牛奶(牛奶是3%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92万吨的鸡蛋、60万吨的肉类。农业废弃物转化的蛋白质是健康食品,可以节省了大批粮食。李玉院士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消纳转化压力大。要遵循“三物循环”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秸秆菌业”,充分利用秸秆去种蘑菇,不能砍树去种菇,不能在耕地上种草去种菇(不包括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李玉院士和吉林农大副校长刘景圣(左三)深入长丰县建设中的“双谷”(农业智慧谷、中国菌物谷)工地考察,听取长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孝鸿(左一)介绍。

李玉院士指出,从提出“小木耳,大产业”到强调“三物循环”,反映出总书记对食用菌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期许。在2020年这一脱贫攻坚收官、乡村振兴即将开启的关键年份,总书记三次强调“小木耳,大产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一个宣言书,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的食用菌不是小产业,而是个大产业;同时也是进军号,号召全国广大脱贫减贫取得完胜的地区,在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过渡的过程中,把食用菌做大做强。2021、2022年,总书记反复强调“三物循环”,进一步为食用菌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将激励中国食用菌人踔厉奋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推进世界食用菌强国建设,取得食用菌产业发展富国富民的划时代的成果。

据悉,李玉院士此次合肥之行,是应合肥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合肥市政府与吉林农大签署菌物科研合作框架协议。期间,安徽省副省长张曙光会见了李玉院士。在合肥市副市长何逢阳等陪同下,李玉院士和吉林农大副校长刘景圣等还深入长丰县建设中的“双谷”(农业智慧谷、中国菌物谷)工地进行考察,了解建设进度,并受邀到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调研。李玉院士还与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会长常莹、省菌协专家委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信息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